2)第六十六章:县试(下)_红楼:开局庶子,嫂嫂请自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草临时搭建起来的。

  考生人数众多,县学可容不下。

  再说县学的生员也要在里面做功课。

  好在宛平占了地利之便。

  毕竟是京县,缺桌子板凳、日晒雨淋的情况足以避免。

  相比之下,云贵、两广的考生就没这条件。

  进县城山路难行不说,桌子板凳还要自备

  考棚设施不好,天气影响他们考试,也是常有的事。

  他们进来时,尚且是鸡鸣、蒙蒙亮。

  等到全部程序走完,阳光已经从考棚的木板缝隙斜射进来了。

  贾琮肚子叫饥,先吃了个饼子。

  这时试帖诗(五言八韵诗)也出来了。

  写在牌子上,衙役抬着!

  从桌子间的两排过道,来回走一圈,确保每个人都能看到。

  “这题目不难,就是难以写出新意。”

  “对,这题目我还做过呢,只是以前的老题,不合今日的时尚。”

  一众考生们开始窃窃私语,八股文之所以叫时文。

  就是时尚之文,不说北明的文笔不符合大楚。

  就是去年的也未必符合今年的时尚了。

  也就是说,它是随时期而改变。

  你要把以前题目相同的文章抄过来。

  考官指定会找借口打回去。

  秦钟一脸紧张地从前座回望过来。

  贾琮报以和煦温暖的微笑,示意他淡定、稳神。

  秦钟强自疏通了口气,便也开始充饥、磨墨、思索。

  贾琮并不着急,横竖考试时间有几个时辰呢。

  他有打腹稿的习惯,边喝水,边暗自琢磨。

  这一年多以来。

  他可谓经历了八股文式的“三年高考五年模拟”。

  这种简单的题目,自然做过。

  但他有博取名次的雄心,不会照搬照抄。

  按照刘知县的文章脾胃,此人不喜欢华丽的铺陈、词藻。

  所以他准备在炼字、论证上下功夫。

  “咳......不要讨论,肃静!”

  马典史双手背后,一副不近人情的表情,道:“县尊大人发话了,科考乃国家抡才大典。

  选拔能人异士,胆敢携带夹带、舞弊者。

  枷号示众、免除三年考试资格!绝不轻饶!

  需要出恭者,提前与衙门差役说

  一应规矩,才刚县尊已说过了。”

  马典史目不斜视,也不敢与贾琮打招呼、使眼色。

  说完规矩后,便颇为严肃地出去。

  贾琮正想着:“点,尔何如”,此句是出自《论语》。

  是孔子问曾子的志向,啃烂四书的必要性出来了。

  曾子的回答必须知道,否则无从下手。

  而曾子在此的回答是很飘渺的!

  不是为国也不是为民,更像是隐士。

  就在这时,旁边有一位十几岁的考生,忽然拔掉笔尖。

  悄悄从里面抽出一张卷起来的小纸,对照纸上文章,忙忙抄起来。

  同时转过头,笑道:“贾神童,还望宽容宽容则个。”

  贾琮满面无语,心里腹诽:惩罚再严厉,也不缺作弊的啊!

  乡试、会

  请收藏:https://m.h6dy.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